您的位置 : 海荒文学网 > 遇见,你所要遇见的人 > 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最新章节6无弹窗全文免费阅读

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最新章节6无弹窗全文免费阅读

时间:2021-01-27 15:26:13作者:兰君

兰君所描绘的小说故事很细腻,章节处留下不少惊喜,文笔优美,张爱玲胡兰成在兰君的刻画下形象极好,《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》第6章讲的是:她写信给他,我已经不喜欢你了,而你,是早已不喜欢我的了。这句中,分明有伤心委屈,不是为他,是为自己,为这一颗七......

《遇见,你所要遇见的人》 第五章 爱错了 在线阅读

她写信给他,我已经不喜欢你了,而你,是早已不喜欢我的了。

这句中,分明有伤心委屈,不是为他,是为自己,为这一颗七窍玲珑的心里放的不是烛照四方的宝石,是破棉败絮。她自己,弄错了。

爱情与婚姻

柏拉图少年时,曾问老师苏格拉底:“什么是爱情?”

苏格拉底并没有立刻给他答案,思忖片刻后,他说:“前面有片麦田,你去那里摘串金灿灿的麦穗回来。但是,你只能摘一次,并且只能一直往前走,不能回头。”

于是,柏拉图来到麦田,他心想:我一定要摘下最好的麦穗。刚走进麦田,他就瞧见一串既硕大又金光灿灿的麦穗,正准备摘下时,他忽然想到老师的话,“只能摘一次,而且不能回头”。

柏拉图心想,说不定前面有更好的麦穗,等我遇到最好的再摘吧。于是,他继续往前走。

一路上,柏拉图遇到好几串金灿灿、硕大的麦穗,可他总觉得还会遇到更好的,于是和它们擦肩而过,最后两手空空地回去了。

苏格拉底告诉他,这就是爱情。

这天,柏拉图向老师请教:“什么是婚姻?”

苏格拉底想了想,对他说:“你去森林里,砍一棵最适合做圣诞树的树。同样的,这次也只能砍一次,只能前往走,不能回头。”

一个上午过去了,柏拉图抱着一棵既不茂盛也不差劲的松树回来了。柏拉图说:“老师,我害怕再往前走就会和上次一样空手而归,瞧着这棵树还不错,我就砍下来了,省得跟上次一样错过,最后什么都没有。”

这时,苏格拉底说:“这就是婚姻。”

爱情与婚姻的关系辩证法,已经有很多人谈过。

有人这样说:婚姻是爱情的坟墓。当一段爱情走入婚姻,就意味着它要承受更多的东西——除了相爱的那份甜蜜,还有生活里的辛酸、苦涩。

爱情是一蹴而就、波涛汹涌的,婚姻却是稳稳的幸福。在过日子的烦琐和细致里,爱情是经不起推敲的。毕竟,一辈子相守需要耐心和勇气。

其实,爱情和婚姻并非同一种精神需要,两者很难融为一体。换句话说,婚姻里不一定存在爱情,而爱情也不一定能步入婚姻。因此,只有当两个人的爱情观得到统一时,两个人才可能相伴终生,举案齐眉。

比如,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婚姻之所以会失败,就是因为:对于张爱玲来说,爱情是等于婚姻的;而对于胡兰成来说,爱情与婚姻完全是两样的。

他能给张爱玲“岁月静好”的婚书,是因为他们那时还有爱情,而当爱情冷却时,这张婚书也只是一张纸,不再存在任何的“岁月静好,现世安稳”。

尽管张爱玲那样聪慧,却仍然傻傻地看不透这一点,偏执地认为找到了让自己沉迷的爱情与沉稳的婚姻。

现在看来,一切没有那么简单。要知道,爱情是爱情,婚姻是婚姻——爱情既不是婚姻的前奏,婚姻也不是爱情的结晶,虽然婚姻在很多场合里有爱情的成分。

如果把爱情看成是婚姻的前奏,那么,婚姻很可能就是爱情的坟墓。婚姻不是爱情,它很大限度上是社会的、国家的、家族或家庭的产物,它是物质和精神需要的结果。

在现代都市中,爱情逐渐蜕变成了传奇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爱情产生怀疑。不少人是步入婚姻殿堂之后,为了所谓逝去的爱情,又拼命想冲出婚姻的城堡。

那么,爱情和婚姻的本质区别究竟在哪里?爱情,是独立、自由、个性化的,而婚姻则是融合、约束、社会化的。它们拥有截然相反的特质,但这种特质并不矛盾,因为爱情得到升华后,便是婚姻。世界上没有一种东西可以永恒,爱情的消亡是一种必然,与婚姻无关。

爱情是个人主观意志的产物,就如同一朵盛开的鲜花,总会从绚丽走向凋谢。

钱钟书在《围城》中写道:“(婚姻是)被围困的城堡,城外的人想冲进去,城里的人想逃出来。”

这句话听上去似乎很可怕,而我却是这样理解的:婚姻是爱情的城堡,只有将爱情搬进那座城堡,城堡内才能充满鸟语花香。而在舒适、温暖的环境下,又遇上了细心呵护爱情的主人,你还怕这座城堡没有生气吗?

我曾听过这样一句话:“如果婚姻里没有爱情,你将遗憾终身;如果爱情不能走向婚姻,你将终生遗憾。”

其实,婚姻比之爱情更多的是责任,如果你没有真正明白什么是婚姻,什么是爱情,那么,千万不要走入婚姻的殿堂。如果你明白了,那么,千万不要贸然地走出来。

记得托尔斯泰曾经说:“只有爱情才能使婚姻变得圣洁,也只有被爱情圣洁过的婚姻才是真正的婚姻。”大仲马也说:“结婚不是爱情的终结,爱的事业是永无止境的。”

这些源自实践的金玉良言,对于我们婚姻就是一种很好的启迪。

虽然常听人说,婚姻是爱情的坟墓,但是如果没有婚姻,你的爱情岂不是要死无葬身之地?

爱,就是不问值不值得

爱情这个东西,一直都被人们向往着,被世间女子用生命去追求着。

能与一个人相遇、相知并且相爱,其实是一种缘分,一种美好和奇迹。相遇,注定是爱情的开始,电光石火之间的四目相对,爱上了,就不问对方的过往。

沉沦于爱情中的世间男女,眼睛里只剩下对方的眉眼,再看不进其他东西。爱情能让人有一种盲目感,所以才显得格外的勇敢、疯狂,就如歌中所唱:“何必说狠话,何必要挣扎,别再计算代价,爱了就爱了……”

爱一个人,只管心甘情愿去付出,却从不过问前生后世,不问值不值得。如果用是否值得作为标尺来衡量爱情的话,爱情就会像菜市场里的白菜一样任人砍价,如此,爱情也便不会让人为之疯狂了。

张爱玲对胡兰成的爱,就从未问过值不值得。从最初在上海公寓的第一次见面,胡兰成在那狭小的房间昏昏地诉说,而张爱玲只一言不发地静静聆听。那一刻,对面的女人任是整个上海滩的文坛奇迹,也注定为满腹经纶的才子所吸引。

走在回去的路上,胡兰成像一位她的亲人,毫不避讳地问了一句:“你的个子竟是这样的高?怎么可以?”一瞬间又将她的心扉打开。多少年了,从未有人这样亲近过她,更没说过这样丝毫不见外的话。

遇见这样一个懂得体察人心的男人,她,注定沉沦。

这场爱情的开始,是一出盛大的欢喜。张爱玲从小对人情冷漠闭而不问的心扉,一下子就为这个才子张开。她遇到了爱情——春天,开始在她的世界里出现、流连。

对这段爱情,她也的确拿出了全部的热情。因为太懂得物质对于一段感情的重要性,所以每每得了稿费,总是悉数上交;又太清楚爱一个人就是要给他全部的自由,她从不过问胡兰成的私事,甚至连他狎妓都装作没看见。

可这样的良苦用心,换回的竟是胡兰成的抱怨与赤裸裸的背叛。

离开的时候,她对胡兰成说:“我将只是萎谢了。”果真,为之陪葬的,不仅仅是张爱玲的青春、热情、执着,还有那绝代文采。

张爱玲爱得那样轰轰烈烈,爱得如火如荼、如痴如醉,仿佛要将一生的执着与热情都耗费在这个男人身上。爱着的时候,她果然没去问值不值得,而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,那样爱着。

爱情到底是什么呢?

爱情就是天雷勾动地火,令人爱到不顾名誉,甚至是生命。在民国时期还有这样一对远近闻名、爱到痴绝处的痴人,他们是徐志摩和陆小曼。

徐志摩是才华横溢的现代诗人,风流潇洒、卓尔不群,在新文化运动中推波助澜,是青年人崇拜的偶像;陆小曼是极具才气的“绝代佳人”,诗词、绘画、音乐无一不精,还擅长京剧、昆曲。虽未出过国门,十五六岁却已精通英语、法语。

相遇时,尽管两人一个“使君有妇”,一个“罗敷有夫”,却仍然爱到惊天动地,以至于不惜毁掉名誉,重组了家庭。

徐志摩为此辜负了原配张幼仪,忍受徐家长辈的唾骂;而陆小曼为他放弃了自己原本美满的婚姻,更打掉了孩子,导致终身不孕。代价如此之大,可他们爱着的时候,也同样不问值不值得。

许多爱,就是这样不问值不值得。

武侠小说《神雕侠侣》中,就讲了几个人的爱情故事,李莫愁当然是最悲剧的一个。想她当年亦是红装少女,青春可爱,却因为等不到一个男人的承诺,变成了杀人无数的赤练仙子。

犹且记得但凡她出现的场景,总要悲悲切切凄凄惨惨地念着那首:“问世间情为何物,直教生死相许?天南地北双飞客,老翅几回寒暑。欢乐趣,离别苦,就中更有痴儿女。”

十五年来,她苦练武功,一心想找当年失约的陆展元报仇,却最终发现,自己虽恨透了他,见面时仍然舍不得对他下手。

在陆展元挥刀自尽的那一刻,她发现自己所有的执念都没有了。过去的十五年,她活着的目的就只有一个,而他死了,她的人生也仿佛被带了去,从此不再鲜活。

而小说里面,几乎所有的女人都在偷偷地爱着杨过。程英在客栈救下杨过一命,趁着心上人熟睡,偷偷写下“既见君子,云胡不喜”的心事;而陆无双则是非常享受她的傻蛋叫她“娘子”时的欢愉;然而最痴情的,还要是黄蓉的小女儿郭襄,自16岁那年看过杨过为她精心准备的烟花,生命里就再也放不进其他的男人。

可惜,这个心上人,早已有小龙女在侧。灵动可爱的郭襄,最后还是做了峨眉派的掌门,孤独而骄傲地守在峨眉山上,独自怀念着当年的那场浪漫。她们都为了杨过付出过最美好的等待,却从不问值不值得。

失望,有时候也是一种幸福

因为有所期待,才会有失望。因为有爱,所以才会有所期待,纵使失望也是幸福的。因为,有爱的人才有失望,而遇见失望的人,更有机会遇见希望。

但凡真性情的女子从来都知道怎样去对待失望,她们总是能将失望温热地转化,不让其酝酿成伤心。

张小娴就曾说:“爱情本来就是用伤痛换取欢愉,不必埋怨,你不明白是你不够清醒。”她还说:“唯一能令你痛苦的人,也就是那个能给你快乐的人。”她又说:“流泪是幸福,失望也是幸福。”

从来不用一些虚妄的乐观和盲目的责备去处理事情,即使面对爱情也还清醒地认识到,那些许的欢愉是用自己的伤痛换来的。这么清楚,这么明白,对女子来说,竟不知道算是幸运还是悲哀。

张爱玲的爱情是痛苦的,她对胡兰成一定也曾失望,甚至绝望过。但这种失望,并没有成功地扼杀她,反而使她下定决心离开大陆,定居美国。

试想,倘若没与胡兰成分开,张爱玲势必在国内过着一种单调的婚姻生活。胡兰成的身份是尴尬的,他居无定所,还要靠女人养活。这样的男人,注定无法给一个女人一份稳妥现成的幸福。

而张爱玲对自己的婚姻,想必有很多的憧憬。她是那种“面包我自己有,你给我爱情就好”的女子,偏偏,胡兰成不能全心全意地爱她一个。对此,她的婚姻除了那些极不稳定的因素,更埋下出轨这颗随时可能爆炸的地雷。

因为失望,所以离开。尽管代价是感情与才华皆萎谢,可她毕竟漂洋过海,开启了全新的另一种生活——而这,何尝不是一种幸福。

这样的倔强和果敢,在她的小说里亦有所体现。《红玫瑰和白玫瑰》中,被振保辜负的娇蕊,勇敢地离开了这个负心汉而没有一味地痴缠,她后来同丈夫离了婚,又爱上了别人,最终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。

多年以后,她在街头与当初抛弃自己的振保偶然相逢,早已没有了悔恨,而只留给他一个优雅的背影,令对方充满遗憾,久久不能释怀。

在这场暗战中,娇蕊无疑获得了最后的胜利,用自己的幸福彻底击败了曾经有负于她的振保——这正是当初的失望,成全了她今日的幸福。

都说“长痛不如短痛”,但若要当时被辜负的人放下心上人,是极不容易做到的。但没有开始,就没有新生——带着失望开始全新的生活,其实也等于在干旱的土地里重新撒下一颗希望的种子。

同为作家的安妮宝贝,亦是一个习惯将自己沉浸在失望中的女子。在任何情况之下,她总能坦然面对内心的悲凉。她从不回避自己的经历和苦难,抑不去掩饰或覆盖,敢于将痛苦赤裸裸地展现在自己眼前,细细品味,涅槃重生。

因为懂得这些痛苦与失望,她便比别人更加懂得什么是幸福和希望。她的灵魂一直在漂泊,而她笔下《彼岸花》的主人公乔,也总是在各个城市的各个车站不停转换,没有归宿,没有依靠。虽然凄艳,却刻画出一种深刻的孤独,摄人心魄。

某个时刻,你会以为乔就是自己,安妮宝贝就是自己。但这样的失望与失落,竟也能孕育出对生活的渴望。她笔下的人物再悲伤,也没有人为了失恋要去寻死。

人活着,本来就处在快乐与痛苦的不停切换中。只不过有修为的人,已经能稳住自己的内心,不为外界的事物所干扰、所轻易拨动。

按住你内心深处的失望开关,不要觉得人生痛苦,而要冲出这层障碍,从痛苦中寻找到希望的源泉。

别看衣裳

莎士比亚有一句名言:“衣裳常常显示人品。”又有一句:“如果我们沉默不语,我们的衣裳与体态也会泄露我们过去的经历。”

中国古时士子出而问世必须具备四个条件:一团和气,两句歪诗,三斤黄酒,四季衣裳。可见衣裳是要紧的。

才女张爱玲就对衣服有着特殊的偏爱,几乎成癖。究其个中缘由,除了女性都有的爱美天性外,更多的是受了她两个母亲黄逸梵和孙用蕃的影响。

张爱玲在小的时候曾经看见,母亲对着镜子在绿短袄上别翡翠胸针,那种神情和认真的态度,深深地震撼了她幼小的心灵,使年幼的她深受感染,以致“羡慕万分”,恨自己不能快点儿长大,并发誓“八岁我要梳爱司头,十岁我要穿高跟鞋”

“要穿最别致的衣服周游世界”。

母亲对孩子的影响,举足轻重。一个爱美、爱时尚的母亲,多半不会教养出一个邋遢得不知打扮的子女。

但张爱玲对穿衣服从来都是率性而为,她有自己的理由:“我既不是美女,又没有什么特点,不用这些来招摇,怎么引得起别人的注意?”并且她还告诉弟弟:“一个人假使没有什么特长,最好是做得特别,可以引人注意。”

在《更衣记》里,同样流露出这种心思:“我们不大能够想象过去的世界,这么迂缓、安静、齐整──在满清三百年的统治下,女人竟没有什么时装可言,一代又一代的人穿着同样的衣服而不觉得厌烦。

“从17世纪中叶直到19世纪末,流行着极度宽大的衫裤,有一种四平八稳的沉着气派。领圈很低,有等于无。穿在外面的是‘大袄’,在非正式的场合,宽了衣,便露出‘中袄’。‘中袄’里面有紧窄合身的‘小袄’,上床也不脱去,多半是娇媚的桃红或水红。

“三件袄子之上又加着‘云肩背心’,黑缎宽镶,盘着大云头。削肩、细腰、平胸,薄而小的标准美女在这一层层衣衫的重压下失踪了,不过是一个衣架子罢了。

“中国人不赞成太触目的女人,历史上记载的耸人听闻的美德——譬如说,一只胳膊被陌生男子拉了一把,便将它砍掉——虽然博得普遍的赞叹,知识阶级对之总隐隐地觉得有点儿遗憾,因为一个女人不该吸引过度的注意;任是铁铮铮的名字,挂在千万人的嘴唇上,也会在呼吸的水蒸气里生锈。女人要想出众一点儿,连这样堂而皇之的途径都有人反对,何况奇装异服,自然那更是伤风败俗了。”

《更衣记》以炉火纯青的独特语言,言简意赅地描述了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时装流变,寄以深切的人性感慨和对时尚的绝妙讥讽。

穿衣的目的就是在引起别人的注意,张爱玲自己对此并不隐讳。因此,她似乎并不在于通过别致的衣裳,彰显其长,隐藏其短,衬出自己的美,而唯奇而异之,与众不同是求。

所有人都明白,穿衣裳不仅仅是为了好看,而是为了彰显自己的气质。因此,衣裳的档次越来越高,款式越来越独特,人们的衣橱也越来越大,大到吞噬了自己的所有金钱、时间和精力。

既然衣裳有这样美化人的功用,张爱玲也是因为想要出众,引起别人的注意,才格外重视了那一身皮囊,希望光鲜亮丽的衣裳能遮挡那颗孤独的心。

对待衣裳的姿态,倒与她看待爱情的姿态不谋而合,完整又统一。她因为特立独行的审美,爱起来亦是与众不同。

她的爱情,什么都不顾及,就好像穿着奇服昂首阔步地穿行过每一条街道,人们能不能爱她完全不管不顾,她只要爱情——好像那种追求极致的特立独行,能让她穿上一件奇异的精神衣裳,能给她带来极致的满足。

其实,我们都了解,在一定程度上,张爱玲只是沉醉于胡兰成的举止、修养等的生命包装,并没有深入到他的灵魂里去。这不是爱的肤浅,而是爱的认真,认真到去忽略那种种的缺点。

衣裳是一个重要的事情,既不能过于造作,也不能过于在意。其实,无论是什么衣裳,只要自己穿得舒服,能较好地表达你想要展现给别人的形象,就足够了。

而观看的人呢,奇美华服固然令人艳羡,但最舒适的才最值得褒奖。人虽然需要衣服来体现自我,却不一定要完全依靠一件衣裳。

所以说,无论是自己的穿着,还是看别人的穿着,都不要让自己的眼光过于狭隘,不要让那一身衣裳蒙蔽住你的心灵。

张爱玲说:“我们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。”而她自己,又何尝没用挑衣服的眼光,为自己设定出人生的局限……

寂寞才是元凶

你是否有这样的体会:在某一时间段,疯狂般地渴望爱情;在某一时间段,莫名潸然泪下;在某一时间段,宁可孤身站在冷风口,也不愿回家;在某一时间段,辗转反侧久久难眠……

到底是什么搅乱了你平稳的生活,让你的心无处安放?

是寂寞。

田馥甄有一首歌这样唱道:“我寂寞寂寞就好,你真的不用来我回忆里微笑……我寂寞寂寞就好,这时候谁都别来安慰拥抱……人本是寂寞的,我总会把你戒掉。”

人本是寂寞的,可是,我们真的乐于寂寞吗?

如果你走在一座繁华的都市,于午夜时分走进一间酒吧,就会发现,那里到处趴满了因为寂寞而宿醉的年轻人——越是光线昏暗的地方,寂寞越浓重。

寻找爱情,也是试图打发寂寞的方式之一。很多人认为,只要寻找到爱,人生就不会再寂寞。但是他们却忘记了,有了一个想念的人,时间会过得更加慢;因为寂寞去爱了,结果只能是因为想念而更加寂寞。

世间的男男女女,就这样掉进了一个走不出的旋涡。

我曾看过一个这样的故事:

茶杯先生一直都孤零零的,这让它觉得很孤单,生活简直无趣极了。于是,它忧伤地对主人说:“我总是孤零零的,这种感觉太难受了。你给我一些水吧,或许这样我就不孤独了。”

主人听后,将滚烫的热水倒进了茶杯里。

霎时间,茶杯先生感觉自己快要融化了,它开心地说:“这就是爱情的感觉!”

过了一儿,水渐渐变温了,茶杯先生觉得这种感觉非常舒适,它笑着说:“这就是生活。”

又过了一段时间,水变凉了,刚才的舒适感不见了。茶杯先生悲哀地说:“或许这就是失去吧。”

最后,水失去了温度,冰冰凉凉的,这种感觉难受极了。茶杯先生绝望地说:“天呐,我们的缘分到头了。主人,快将水倒掉吧,我不需要它了。”

可是,主人并不在房间,茶杯先生觉得自己压抑极了,这种感觉太难受了。

终于,茶杯先生忍无可忍,它奋力一晃,“哐当”一声掉落在地,碎成了两半儿,水终于离开了它。但就在茶杯先生即将结束生命时,它突然意识到,自己是深爱水的,可它再也不能拥有水了。

因为寂寞,大家都慌忙地想要抓住一些东西,也容易对一些事情产生错误的理解。

在张爱玲的安排下,白流苏是抓到了一个衣角,因此,她可以笑吟吟地在自己的家里,一脚把蚊香盘子踢到桌子下去。

而看似“英雄”一样拼命的七巧,却最终什么都没能得到,在即将老去的时刻,仍旧两手空空。

公平吗?也许是公平的。因为太慌张,自以为是抓住了想要的一切,等到白头,才恍然大悟:一切终究是空。或许,只有这种死一般寂寂无声的孤独,才能让她静下来领悟自己的生命。

张爱玲的文章写得苍凉、绝望而清醒,这样的女子本该聪明绝顶,但在寂寞的煽动下,她是那么迅速地将自己交付给了胡兰成。

我知道,每个女人都渴望爱情,在爱与被爱的诱惑下,她终究还是飞蛾扑火,爱得忘乎所以,不去计较他已婚的事实,更不计较他的身份。

张爱玲的爱是寂寞且无辜的。

也许是因为过早地成名,她的前半生真的寂寞了太久。而因为爱上了那样一个男人,所以她的后半生也沦陷在寂寞的深渊,从此以后,闭门谢客,深居简出地过完下半生。

她就这样在无奈与绝望中接受了因为寂寞而爱,又因为爱而更加寂寞的宿命,甚至开始在寂寞中放逐自己。因为太专注于自己曾无法释怀的某个情结——伤害、欢乐、信仰、亲情抑或爱情等,平凡的女人一生都逃脱不了悲凉的追赶,别无选择地成为它的影子。

张爱玲的一生是悲凉的,但是在绝望面前,她并没有妄自菲薄,而是在绝望与孤独中勇敢、倔强地活了下来。她曾说:

“我们这个时代在闹爱情荒。”在小说《封锁》中也清楚地写道:“他如果打电话给她,她一定管不住她自己的声音,对他分外热烈,因为他是一个死了又活过来的人。”

她写得何尝不是自己,倘若胡兰成再打电话来,她虽然心知不可,却仍然会柔情应和的吧。

爱是寂寞种下的蛊,爱错了的人,就要被寂寞纠缠一生一世。所以她在失去初恋之后,真的再也没能遇见爱情,此后半生竟像一盏残灯,一眼枯井,再也泛不起半点儿涟漪。

若让我形容张爱玲的人生,我想到的便是那静美而凄凉的秋日。她曾经历大起大落,这反而使她能够冷静地看待尘世,用一杆笔描绘人间疾苦。于她而言,爱情便是寂寞的,可她依然坚持着自己的观点,终于寂寞地独自凋谢了——她于一个月圆之夜,独自死在美国的公寓。

临别前,她似乎预感到了死神的到来,不慌不忙地为自己写好遗书,整理好抽屉,然后穿上那件平日最爱的大红旗袍,安静地躺在毯子上,然后,静静地合上双眼。

房东太太来敲门,这才发现了她的遗体。

来人间一遭,最后临死的时候没有一个亲人在侧,很多人认为,她走得孤寂。

是的,的确孤寂,但对于张爱玲来说,她早已与孤寂融为一体,这种孤寂地走一如她孤寂地来,虽令人难过,却也是最适合她的方式。

对她来说,这样的结局未必不够圆满。浮生若梦,纷纷扰扰的红尘中,她也算是鞋袜不沾地走了一遭,赤条条来,孤零零去,只留下一阵苍茫,一片空虚。

遇见,你所要遇见的人

遇见,你所要遇见的人

作者:兰君类型:青春状态:已完结

婚姻是上帝设给所有女人的一道重要关卡。古人言: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很多时候,或许我们看不清婚姻的真实面目,只是因为身处牢笼之中,目光变得短浅。若想摆脱僵化的思维,就需要暂时抛开身处的环境。张爱玲,一个风靡于1930年代的上海女性,她以犀利的目光和独到的见解,为爱情与婚姻写出了教人叹服的哲理。诚如其所言,无论是爱情抑或是婚姻,都只是“因为相知,所以懂得;因为懂得,所以慈悲。”

小说详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