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一品权臣》 第6章 男女有别不同席 在线阅读
陆重希家的小院子很快就成为了一个幼儿园,现在还是农闲时间,那些还干不动重活的孩子们几乎天天都在这里厮混。
因为在这里玩耍的话,陆重希不但不赶人,只要不聒噪捣蛋,陆鹏会还会热情地邀请他们进院子里玩,如果能够正确回答他的问题,甚至还会获得一小块米糕或者一小块兔肉干做为奖赏。
陆重希上课并没有固定的教材,上课开始时往往都是以孩子们身边最熟悉的人、最熟悉的事作为引子,吸引他们沉浸在他的讲课中。
比如一家人上午吃了两合米,下午吃了三合米,一天吃了多少米之类贴近生活的题目,这很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兴趣。
但孩子们最喜欢的还是陆重希的故事时间,像《揠苗助长》、《守株待兔》这些陆重希都觉得有些枯燥的故事,孩子们仍旧听得津津有味。
不过也有人会觉得不满足的,比如有一天,陆重希刚讲完《自相矛盾》的故事,下面就有一个女孩喊话了,“给我们讲一段《西游记》的美猴王吧。”
陆重希抬眼一看,竟然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大姑娘,看模样,应该就是他的前未婚妻沈家大妞,现在或许可以叫沈雅音了。
跟她一起的还有几个纳着鞋底或补着衣服的小媳妇,听到这里纷纷开始起哄。
这个时代,人们的结婚年龄普遍较早,说是小媳妇,也大多十八九岁年纪,仅相当于现代社会的高中生或大学生。
不过,陆重希的教育重点是那些还流着鼻涕的小孩子,他们因为小,所以未来有着无限的可能,而这些大姑娘小媳妇的,因为年岁较长,未来基本已经定型了,很难有较大的进步。陆重希不愿意浪费太多的时间讲神怪故事,但也没有完全拒绝,只是说:“《西游记》我每过几天,都会写上一章,你们要识字了,就可以自己读了。”
沈雅音不愿意地说:“但我们不识字啊。”
陆重希当然有办法,“会拼音就行,每个字我都有标拼音,不过这书只有一本,想带回家的话,得你们自己抄。”
“可我们拼音也不会啊。”
“没事。”这些陆重希也想到了,“我家大妹,不,应该是陆雅雯同学,已经会拼音和一百以内的加减法了,以后就由她来初级班的先生,专门教拼音和一百以内的加减法。”
其他人还没怎么着,倒是把大妹陆雅雯给惊着了,她不敢相信地说:“要我当先生?可我自己还没有学好呢。”
陆重希说:“没事,晚上我帮你补课和备课,现在孩子们的学习进度都不一样,再上大课的效率就太低了,不如分班上课。”
“可我还小啊,而且还是女的。”
“学无先后,达者为先。做幼师这一行,女的比男的有优势。”陆重希不由分说,就给他这个私学又任命了一名老师。
不过也有不服气的,“怎么着也应该是由我来当先生吧。”说话的是二弟陆重九。
他现在天天带着较大点儿的孩子上山套兔子,又能讲最新的《西游记》段子,全村的半大小子都甘心听他差遣,俨然成了全村的孩子王,他感觉当了先生能够进一步巩固他孩子王的地位。
陆重九虽然底子较好,但就是上课的时候不用心,所以陆重希就说:“等你先把拼音和算术学好了再说吧,而且在学好之前,你要一直呆在初级班,初级班毕业也才能上低级班。”
陆学鹏设计的初级班相当于“学前班”,仅要求掌握拼音和十以内的加法。
低级班相当于小学一二年级,要求识字量达到一千字,会百以内加减法,以后还有中级班和高级班,相当于小学三、四年级和小学五、六年级。
陆重九就是未来低级班的老师,更加好学的陆重阳将会教未来的中级班。
至于高级班,只能由陆重希自己带了,学完了高级班,就算已经完成了基础教育,陆重希准备只选取其中的精英,再进行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。
为了调动陆重九学习的积极性,说不得,陆重希就祭出了学不好就留级的“激将法”。
手抄版《西游记》自然没有讲的时候那么冗长复杂,陆学鹏是以少儿科普读物的角度来编写这本手抄书的,其中加入了大量非常经典的精美插图,语句也尽量浅显,使用也几乎都是常用字。
《西游记》的第一回将要编好的时候,陆重希觉得还是需要让孩子们对世界有所了解,反正神怪小说也不怕被说是离经叛道,就又花心思精心绘制了一张世界地图,标明了五大洲的位置,并标出了美猴王环游世界的路线,还将大明已知的岛屿一一标明,如日本、流求、吕宋等。
有了大姑娘、小媳妇,村里的年轻后生和闲汉们也都向陆学鹏家的院子里聚集过来,本来陆学鹏还本着“有教无类”的想法,想着能多教一个人是一个人,可村里的老少们可不这么想。
终于,学校开办一个多月后,陆太爷和几个乡老终于过来了。
陆太爷虽然不是里长、甲首,但作为陆姓宗族辈份最高、年岁最长的老者,威望尤在里长、甲首之上。
陆重希一看几个老头一起来了,连忙中止了授课,叉手躬身站好,叫了声,“太爷”。
陆太爷点点头,说:“嗯,重希,你怎么一个多月都没去应山集上私垫呢,我去应山集的时候,沈先生还问起过你。”
应山集有个老秀才,办了家私垫,附近村子家里宽裕又想上进的,都把孩子送到那里启蒙。
陆重希对四书五经可没什么兴趣,于是就推辞说:“家里艰难,没有束脩之资,而且现在是居丧期间,按律,三年不得参加科考,就想着先在家里歇着,等能考了再说,顺便还能教孩子们认个字,识个数。”
陆太爷捋了捋胡子,看了看周围,就说:“上月里,三侄子说你要捐地办义学,我原本以为你们是胡闹,就给否了,现在看来,你办得很不错,安家集都有人问我能不能送孩子过来学算术,而且我那个只会招鸡打狗的重孙子,现在都会念书了。不过,男女同席,成何体统,要真弄出点儿拜坏咱们陆家门风的事情,还怎么出去见人?”
陆太爷及他身后的几个乡老就是安和村最高的权威,陆重希根本就不能分辩只能接受,所以只能答应下来。
“不过你办义学也不容易。”陆太爷挥完大棒,开始给陆重希塞胡萝卜了,“世上就没有饿着肚子教人识字的。虽然现在大家都不宽裕,但一升半斗的,还是能够拿出来的,我今天就给你带了一斗米过来,二狗儿,把米给先生提过来。”
“太爷,我现在叫陆重辉了,重希哥给起的。”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提着一个装了十几斤米的米袋子走过过来。
陆重希慌手慌脚地接过米袋子说:“这也太多了,都是自己村里的乡亲,我就多费点儿唾沫,又不是什么重活,用不着给这么多米。”
一斗米对于安和村的普通村民来说,价格就有点儿高了,陆重希可不想将门槛提这么高,以致失去大部分学生。
“用得着。”陆太爷得意地说:“这不是快过年了吗?前两天的时候,我带着二狗儿,啊,是重辉,背了五斗米去应山集买盐。往常,我们都是先将米粜给米行,换了钞,再去买盐,可那天米行关门了,我就想着,卖盐的店主也得吃饭啊,就试着拿米去换,可那店主只懂得一斤盐两百文,一石米五百文,但米跟盐怎么换却算不出来。还是我家二狗儿,你瞪什么眼呢,我叫顺口了一时改不过来啊。嗯,还是我家重辉,三两下就算好了,换了一斤四两(一斤等于十六两)的盐,比平时还多出四两来,这可是一斗米啊,如果不是重希交给我家二……重辉算术,这一斗米也多不出来啊,所以给重希一斗米,一点儿也不吃亏。你们知道不?卖盐的老板一听说这里可以学算账,过年后就想将他的儿子送过来学,你知道人家愿意出多少学费不?五百文!还生怕不让来呢。他说了,这要是在县城,不给掌柜师傅任打任骂当三年学徒,这算账的本事还学不到呢。”
就为学这个,竟然有人愿意出五百文!这下村民们立刻不淡定了,纷纷就想回家拿米去。
陆重希连忙拦住了,说:“大家都乡里乡亲的,不用这么客套,就算一粒米不给,我也一样教不是,你们能将孩子交给我,我就已经很感激了。”
不过,他怎么也拦不住,他家的米缸不但很快被填满了,厨房地上还高高低低地放了好几个米袋。
二弟陆重九笑开了怀,这意味着他们一家很长时间都不用挨饿了,不过大妹陆雅雯却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,连小妹陆雅芝也闷闷不乐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