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: 海荒文学网 > 山里来的 > 山里来的大结局免费阅读全文章节列表目录

山里来的大结局免费阅读全文章节列表目录

时间:2024-06-08 14:12:00作者:situhan

这本小说《山里来的》的作者situhan果然是个写作鬼才,主角国言皇甫淳竟然被写得如此鲜活立体,闭上眼想象一下画面就会出现,第4章讲的是:国言的声音不大,可李有田听的清清楚楚。“什么煤核?大家不都是用煤饼和煤球吗?”李有田眯缝着眼睛说道。国......

山里来的

推荐指数:10分

《山里来的》在线阅读

《山里来的》 第四章 烧煤核 在线阅读

国言的声音不大,可李有田听的清清楚楚。

“什么煤核?大家不都是用煤饼和煤球吗?”李有田眯缝着眼睛说道。

国言从旁边找了一张旧报纸,用眼神询问着李有田,李有田点点头。

于是,国言用旧报纸包了一包煤核拿进来,“等会您捅开炉子,把这些煤核加进去就行了,别一次都加进去,您加个十来块就行了。”

“十来块?这么小的东西……二三个还比不了一个煤球大呢。”

“这火力烧起来可是不比个大个小的,您肯定用过木炭,是不是火大还不冒烟?这个东西跟木炭差不多,比木炭的火力还大呢。”

“噢?会比木炭火力还大?”李有田摇着头有些不相信。

要说,这山区地带可是不缺木炭的,实际上也不缺,下面的村镇里就有公社或者大队办的木炭窑口,可无论再怎么便宜,那也不会比煤便宜,所以,在县城里,不是谁都烧得起木炭的。

解放前,只有富贵人家冬天在家里用火盆取暖,烧的是木炭。解放后,也只有县机关在三九天烧点木炭取暖,等到了煤普及后,各个机关就用煤炉取暖,那个时候,一吨煤的零售价格不过25元,做成煤球和煤饼后,连20元都不到了。

怎么做成煤饼和煤球后,价格反而更低了呢?道理很简单,做煤饼和煤球得往煤里掺黄土,如果黄土的粘性不好,就得多掺,至少得掺入10%,否则,那煤是不会成团成球的。

机关办公室里有了烤火炉,不单单是取暖,还可以烧开水,热饭,每到冬季,去机关食堂里吃饭的人都少了不少,食堂再怎么便宜,也没有自己家里带来的午餐便宜,味道还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,食堂里的饭菜比不了。

夏天不能自己带午餐吗?不行,那年月办公室里可没有冰箱,带来的饭菜根本无法保存,到中午肯定会有味了。所以,机关食堂的生意到了夏天才是旺季。

李有田在食堂里的时候是烧过木炭的,尽管后来都烧煤了,可在后厨多少还会存有木炭,无他,在关键时候,后厨急需旺火做特殊饭菜的时候,只能用木炭,把木炭扔进炉膛里,用脚踢开下面的小鼓风机,十秒钟,那火势就升腾起来了,真是又快又方便。

啥是特殊饭菜啊?上级领导来视察,相邻县干部来联络,当地干部多少要尽点“地主之谊”吧?那年月,还不流行到外面豪华餐馆里去铺张,像房龄这中偏远的小地方也没有,咋办?这就是李有田这样的临时工大显身手的时候了。

“如果火力不够您可以继续加嘛,我外面的麻袋里还有。”国言笑着说道。

李有田将信将疑的捅开炉子,国言亲自动手把十几块煤核扔进炉膛。

“嗯,小伙子挺有眼力见的,将来必定有出息!”

老李乐呵呵的在边上刷锅,准备上灶,不到一分钟,那炉膛里的火力就喷射出来了,没错,是喷射出来,十几块煤核的火力可是很旺的,老李还用老法子开了鼓风机,那火头不喷射才怪!

“哎呦!我这锅……”就在李有田还按照老方式准备葱姜蒜炝锅的时候,那熟铁锅的锅底已经被烧成暗红色了,这个时候要是把油倒进去,肯定会立即就起火。

“您把鼓风机关了吧,这煤核烧起来很快的,现在炉膛里的温度至少有一千度,平时你们炒菜时的温度不会超过200度,这没法比的。”

李有田傻眼了,他一个大字认不到几百的大老粗,哪里知道这些?见后生如此说,赶紧用脚把鼓风机给关掉了,顺势也把锅从灶口上拿下来,放在旁边凉一凉,作为一个老资格的厨子,他知道,此时可是不能把姜葱蒜扔下去,更不能往锅里倒水,那会引起一片烟雾,所有的姜葱蒜会立即变成黑乎乎的。

没有了鼓风机,炉膛里的火势温柔了不少,老李看到铁锅恢复到了正常颜色,这才把锅重新放上去,然后就是麻利的点油炝锅,最后加入高汤……

如果是在平时,这高汤多少还需要个一两分钟才会翻滚起来,可这次却是例外了,高汤下去不到20秒就翻滚起来,把个李有田弄得手忙脚乱的……

不一会,一碗热气腾腾的臊子面就给国言做得了,在上面除了标配的臊子,还有五大块早就蒸透了粉蒸肉,馋得国言已经流口水了。

唏哩呼噜,国言毫不客气的对那碗加料的臊子面风卷残云,其实,他早饭也没吃,礼拜天,学校食堂是不开火的。

为啥学校食堂不开火呢?这是不是不合规矩啊?

县中学原来是没有住读生的,自打有了高中部后,才安排了住读学生,整个高中部有多少学生?嘿嘿,全部加起来不过是五十多名。

这点人数,编成一个班嫌大,县领导觉得不合适,好几个学生都来自县机关家庭,所以,入学时按照学生中考分数段进行了划分,于是,一班有三十二名学生,剩下的就都编入二班了。可见,那个时候人们就知道尖子里拔尖子。

国言是后来补进来的,自然就只能去二班,对这点,倒是没有人说啥。

这高中部怎么就这么点人?难道说高二高三都没有?对了,没有。

房陵县中学被批准成立高中部是两年前的事情,可成立了不等于就马上可以办班了,头一年,全县考上高中的学生不过才五名,为五名学生办一个班?作为师资力量很紧张的这里,那是不可能的,于是,只能让那五名学生去地区高中了。

第二年,考的成绩大幅度提高,按比例来说,翻了一番,可实际上也不过是十个学生,还是不具备办班的可能。

说,县里就不能想想办法?矮子里拔长子,把中考的标准降一降不行吗?

嘿嘿,不行,绝对不行。那时候,中考的卷子是省里或者地区统一下发的,县里压根就没资格没机会去玩猫腻,要知道,高中在那个时候就相当于一条腿迈进了体制的门槛,等同于中专啊。

初中毕业后就可以考中专,比如,戢辉就是走的这条路,早点读完书可以早点参加工作,而高中毕业后,可以考大学或者是大专,就是没考上,那学历也是相当于中专了,可以在县里任何部门去上班了。

正因为这尴尬的局面,教育局被县领导可是没少数落,当时还是副局长的戢蓬骅可是没少吃瓜落儿。

其实,这里还是有一些客观原因的,首先,生源不够,算算时间,前些年符合条件的初中生本来就少,而在六十年代中后期才是生育高峰,而且,这个时期出生的孩子基本上完整接受了义务教育,而在这之前,受到历史各方面因素的影响,接受的教育程度是不达标的,能进一步考上学校的学生真不多。

其次,房陵县本来人口就少,除了县城外,下面只有一个镇上有中学,能够按部就班的升上来的学生不多,而县城里的孩子,大多出生于六十年代中后期,只能在今年才冒出头来。

戢蓬骅是个明白人,所以,他一方面替老局长背锅,一方面拍着胸脯向县里立军令状,同时,深入到基层,狠抓教学质量,这才在今年一举翻身,他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新任教育局长。

原来的初中部没有住读生,那下面的初中生怎么办?其实,下面能考到县中的人数不多,多数还是在下面乡镇新建的中学里,少数来的,在县城也就只能投亲靠友,这在当地也是很普遍的。

没有亲戚投靠咋办?家里会在县城找个房子,父母会到县城来“陪读”,父母来不了咋办?不还有爷爷奶奶叔叔姑姑,大姨小姨啥的吗?总之,按照自然法则,车到山前必有路。实在没办法了,一些孩子干脆就不读了,这在那年月里也不少。

这次的高中班里,来自纯粹农村的其实只有国言一人,其它学生,要么是县里干部的孩子,各个学校老师的孩子,还有几个是工厂子弟。

戢蓬骅以地区高中为榜样,坚决要求高中生必须住读,他希望在这一届学生里出几个大学生,如果不能集中精力在学校里学习,他觉得很难突破高考那关。

当年,高考被形容为“千军万马过独木桥”,80年,高考录取率仅为7%。到了81年,录取率也不过才11%,实话说,那几年落榜的学子真是没赶上好时光。

根据县里文化部门的考证,本县从前清光绪十八年后再无人中举,就连秀才都是寥寥无几,当地人说“这是天荒”了。

一大海碗的臊子面被国言不到十分钟就吃光了,吃得只打饱嗝。

那边,李有田还在看炉膛里的火,那火是真旺啊!他有点舍不得盖湿煤了。

“小伙子,你这煤……啥子来着?是从哪里搞来的?”

“那叫煤核,实际上就是一种特殊的焦炭,这东西可是有讲究的,知道省城里的钢铁厂不?就是用这东西炼钢铁的。”国言揉着肚子说道,“你要是喜欢,我外面还有大半麻袋,你给我一块钱,我都给你,过些天我还能给你弄点来。”

国言显然是耍了心眼,哪来的?告诉你了,我还咋赚钱?

李有田算了算,这价钱比买煤还便宜了不少呢,于是就点头答应了。

“麻袋不要换了,我给一条你,你把那些煤……噢,煤核搬进来吧。”

李有田的账算的是很快的,这煤核比煤好烧啊,价钱也不贵,更重要的是,无需自己再加工了。他现在用的煤饼和湿煤都是自己买回无烟煤后兑上黄土,然后再放到后院里晒,要的天气不好,这煤饼跟不上,那就得烧柴火了,很不方便。

更重要的是,李有田买煤还得去申请煤票,要是超标了,有钱也买不来,所以,他家后院还堆着不少柴火,那就是预防没有煤的时候补上。

这李有田一个月能用多少煤?说起来可也不少呢。

这李家饭馆吃饭可以不用粮票,于是,到这里来吃饭的人就不少了,尤其是早餐,许多家里干脆也学着省城人那样,到他这里来“过早”,还有一些年轻力壮的单身汉晚上还要来“宵夜”,一两毛钱就能填饱肚子,他这馆子的生意没法不好。

要是到了赶集日,来这城关镇赶集的人就多了,四里八乡的人都来了,卖出山货的会到这里来吃上一顿,没卖出去的也会来这里,把山货便宜给李有田,李有田也得请人吃上一碗臊子面。

原来这里赶集是初一十五,后来又约定俗成的改为逢十,到如今,已经是逢五逢十为赶集日,逢五为小集,逢十为大集。

李有田光是应付赶集日,他就忙得没时间去跑关系,找熟人去申请各种票证了,现如今有个后生给他这么好的东西,他不在乎多花点钱。

拿着一块钱,国言把大半麻袋的煤核给了李有田,这就算是完成了一把交易,除去花掉的二毛钱,国言还净赚了八毛钱。

国言为啥不把买起来的煤核都卖给李有田呢?其实,他心里是有算计的。

老道告诉过他,上门的买卖和被人找上门的买卖在价格上是不一样的,现在,李有田对用煤核还没有多少感觉,等到有感觉了,他不担心李有田不找自己。

果然,第三天,也就是国庆节前的一天,李有田还真找到县中学去了。

“我找你们这里的一个学生,他说他是从乡下来你们这里住校的。”李有田对看大门的一个熟人说道,“老哥你帮个忙,帮我打听打听。”

山里来的

山里来的

作者:situhan类型:都市状态:已完结

国言,一个出生在六十年代的孤儿,被避世的高人皇甫淳收养,不知不觉到了国言要上高中的时候,才从大山里来到县中学读高中,后来升入大学,走入军队,转业到地方,从而展开了其人生道路。本书不穿越,不修仙,不搞超自然的神功奇能,老老实实的给大家讲故事。

小说详情